BibTex RIS Cite

中国教育社会学:困境、问题与发展取舍 、问题与发展取舍

Year 2008, Volume: 3 Issue: 1 - Volume 3, Issue 1, 2008, 43 - 55, 19.05.2016

Abstract

中国教育社会学在复兴与重建期(1979-1998)有四个特点:研究
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学科研究经历了三次重心转移;基本问题的争论持久而热
烈;初步建构了学科体系,研究方法渐趋成熟与多元。新发展期(1998 年以来)
的教育社会学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遇到学科使命的确立、理论与思想
的“西化”、研究范式的创新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等四大困境。中国教育社会
学家在社会整体转型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教育社会学的学术关怀和学术使命,对
未来发展取舍就应该注意:重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关怀;学科研究方法论要
坚持强化个体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以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取代学科
边界的自我辩护、把拿来主义转变为建设主义及将局部研究转变为整体研究这样
四条原则;当前研究要重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社会学研究、重视“中国教育的历
史社会学研究”、重视“文化、个性与社会化”的研究及重视教育政策社会学的
研究等六大主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进一步整合教育社会学研究力
量,应尽量减少低层次的重复研究、应更认真地审视学科研究的规范、视角、单
位、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及学科的制度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拓展等四个具体问
题。

References

  • 董泽芳:《教育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 桂万宏、苏玉兰:《教育社会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7。
  • 金一鸣:《教育社会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 厉以贤,刘慧珍:《教育社会学的复兴与发展》,《教育研究》,1989(1)。
  • 厉以贤、白瑞杰、李锦旭:《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 版公司,1992。
  • 厉以贤、毕诚:《教育社会学引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 刘慧珍:《教育社会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 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 马和民:《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 马骥雄:《“教育成层论”简介》,《外国教育资料》,1979(4)。
  • 裴时英:《教育社会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 唐爱菊:《关于独生子女的成长条件和家庭教育》,《教育研究》,1982(6)。
  • 卫道治、沈煜峰:《人、关系、文化:教育社会学观略》,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 1988。
  •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杨昌勇、李长伟:《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教育理论 与实践》,2003(3)。
  • 叶 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报告——200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张人杰:《教育科学中的几个新领域》,《教育研究》,1979(3)。
  • 张人杰:《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二十年建设(1979-2000)》,《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教科版)》,2001(2)。
  • 作者简介:马和民,博士,1964 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何 芳,女,1983 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Year 2008, Volume: 3 Issue: 1 - Volume 3, Issue 1, 2008, 43 - 55, 19.05.2016

Abstract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four peri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stablishing period (1922-1949), standstill period
(1949-1979), reconstruction period (1979-1998) and new development period since
1998.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problems existing and choice of development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China.

References

  • 董泽芳:《教育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 桂万宏、苏玉兰:《教育社会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7。
  • 金一鸣:《教育社会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 厉以贤,刘慧珍:《教育社会学的复兴与发展》,《教育研究》,1989(1)。
  • 厉以贤、白瑞杰、李锦旭:《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 版公司,1992。
  • 厉以贤、毕诚:《教育社会学引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 刘慧珍:《教育社会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 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 马和民:《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 马骥雄:《“教育成层论”简介》,《外国教育资料》,1979(4)。
  • 裴时英:《教育社会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 唐爱菊:《关于独生子女的成长条件和家庭教育》,《教育研究》,1982(6)。
  • 卫道治、沈煜峰:《人、关系、文化:教育社会学观略》,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 1988。
  •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杨昌勇、李长伟:《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教育理论 与实践》,2003(3)。
  • 叶 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报告——200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张人杰:《教育科学中的几个新领域》,《教育研究》,1979(3)。
  • 张人杰:《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二十年建设(1979-2000)》,《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教科版)》,2001(2)。
  • 作者简介:马和民,博士,1964 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何 芳,女,1983 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
Year 2008, Volume: 3 Issue: 1 - Volume 3, Issue 1, 2008, 43 - 55, 19.05.2016

Abstract

References

  • 董泽芳:《教育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傅松涛:《教育社会学新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 桂万宏、苏玉兰:《教育社会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7。
  • 金一鸣:《教育社会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 厉以贤,刘慧珍:《教育社会学的复兴与发展》,《教育研究》,1989(1)。
  • 厉以贤、白瑞杰、李锦旭:《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 版公司,1992。
  • 厉以贤、毕诚:《教育社会学引论》,,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 刘慧珍:《教育社会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 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 马和民:《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 马骥雄:《“教育成层论”简介》,《外国教育资料》,1979(4)。
  • 裴时英:《教育社会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 唐爱菊:《关于独生子女的成长条件和家庭教育》,《教育研究》,1982(6)。
  • 卫道治、沈煜峰:《人、关系、文化:教育社会学观略》,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 1988。
  •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杨昌勇、李长伟:《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教育理论 与实践》,2003(3)。
  • 叶 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报告——200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张人杰:《教育科学中的几个新领域》,《教育研究》,1979(3)。
  • 张人杰:《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二十年建设(1979-2000)》,《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教科版)》,2001(2)。
  • 作者简介:马和民,博士,1964 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何 芳,女,1983 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
There are 21 citations in total.

Details

Other ID JA22KH45RA
Journal Section Articles
Authors

Ma Hemin This is me

He Fang This is me

Publication Date May 19, 2016
Published in Issue Year 2008 Volume: 3 Issue: 1 - Volume 3, Issue 1, 2008

Cite

APA Hemin, M., & Fang, H. (2016).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3(1), 43-55.
AMA Hemin M, Fang H.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May 2016;3(1):43-55.
Chicago Hemin, Ma, and He Fang.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3, no. 1 (May 2016): 43-55.
EndNote Hemin M, Fang H (May 1, 2016)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3 1 43–55.
IEEE M. Hemin and H. Fang,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vol. 3, no. 1, pp. 43–55, 2016.
ISNAD Hemin, Ma - Fang, He.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3/1 (May 2016), 43-55.
JAMA Hemin M, Fang H.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2016;3:43–55.
MLA Hemin, Ma and He Fang.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vol. 3, no. 1, 2016, pp. 43-55.
Vancouver Hemin M, Fang H. China’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Educational Polic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2016;3(1):43-55.